近期,國際汽車零部件市場“大事”不斷,先是在2014年9月15日,采埃孚宣布斥資135億美元成功并購美國天合全部股權,促使后者成為全球規模 第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隨后,在2014年9月24日漢諾威車展現場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斯堪尼亞總裁兼CEO Martin Lundstedt表示,斯堪尼亞與將攜手德國曼共同開發重型變速箱,兩家的合作,將成為重型變速箱市場的又一股重要力量。圖為斯堪尼亞變速箱國際巨頭很“繁忙”,國內企業也沒閑著,2014年10月8日,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法士特)的第一家海外獨資公司——法士特汽車傳動(泰國)有限公司在泰國羅勇府正式開工投產。同時,該企業也是泰國第一家商用車變速器生產企業。法士特泰國公司從2013年9月的奠基到2014年正式投產,完成了法士特走向真正國際之路的一次蛻變。像法士特一樣,近些年,很多國內的汽車 零部件企業都開始走向國際市場甚至是海外擴張之路,國際市場這塊“洋螃蟹”到底“好不好吃”?仔細梳理一下幾家企業的海外市場發展歷程,也許能為未來的發 展提供一些啟示。
跨國并購,緣于自身的戰略需求其實,對于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實現國際化戰略不外乎海外獨資建廠、合資建廠、國外銷售、海外并購四種途徑,由于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零部件企業主要是以國外銷售、獨資建廠、合資建廠為主,而并購則較為少見。雖然少見,并不代表沒有,濰柴動力在海外并購的路上“一路高歌”。
濰柴收購德國凱傲股權簽約儀式2009年1月,濰柴并購法國博杜安公司,拓展了全系列發動機產業布局;2012年1月,重組世界最大的豪華游艇制造企業——意大利法拉帝公司,拓展了集團產業鏈條;2012年12月,戰略重組德國凱傲集團,至2014年7月,歐盟最終批準濰柴動力收購凱傲集團。濰柴的并購“三部曲”看起來順風順水,絕非偶然,每一步都是來自于濰柴的實際需求。如對凱傲集團的并購,就是緣于在濰柴的業務版塊中,液壓控制 系統技術相對滯后,核心零部件技術缺失。而當時的凱傲集團,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負債水平高,財務負擔較重,無法達到公開上市的要求,急需進行資本結構重組。這就為濰柴實施并購創造了機會。通過并購,濰柴掌控了全球液壓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資源,解決液壓控制系統核心技術缺失,以及工程機械板塊業務單一等問題。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曾這樣總結濰柴的并購:通過并購法國博杜安公司,濰柴積累了經營國際企業的寶貴經驗;通過重組意大利法拉帝集團,濰柴實現 了結構調整的重大突破;通過并購凱傲林德液壓,濰柴掌控了全球液壓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資源。而正是這“三部曲”使得濰柴完成了由國內布局向全球布局的跨越。
海外建廠,“曲線救國”開拓國際市場東南亞地區一直是各大國際汽車及配套產業集團競相投資的圣地,而東南亞十分豐富的橡膠資源也吸引了眾多輪胎企業在此建廠。據統計,中國至少有5家輪胎企業在東南亞等地建設輪胎廠。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輪胎行業在海外投資建廠的第一個吃螃蟹者,其在越南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賽輪(越南)有限公司。該子公司的目標市場 定位是以國際市場銷售為主,兼顧越南周邊國家和地區汽車配套市場和替換胎市場,對推動賽輪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提升賽輪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 義。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泰國設立海外生產基地,充分利用泰國豐富的資源優勢、貿易優勢和區位優勢,突破原材料瓶頸和貿易壁壘,樹立起玲瓏 輪胎的國際市場品牌形象。另外,像奧戈瑞輪胎在印尼雅加達市建廠,三角集團在俄羅斯建廠等,越來越多的中國輪胎企業加快了世界布局。以國外建廠的方式,可有效規避貿易壁壘。某輪胎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國外建設工廠,可成為輪胎企業應對國外反傾銷的一種手段,如果哪種產品遭遇反傾銷,就可以在當地生產哪種產品,形成“國外生產,國外銷售”的新型市場戰略。
步步為營,滿足海外市場的自然需求如果說像上面所提到的部分輪胎企業在海外建廠,更多的考慮了規避貿易壁壘的需求,此次法士特的泰國工廠,則是因為自身發展的自然需求。法士特汽車傳動(泰國)有限公司奠基開工典禮各項經營指標連續11年名列中國齒輪行業第一,重型變速器產銷量連續8年穩居世界第一,變速器市場保有量超過500萬臺,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 70%。這組數據是法士特目前在國內外市場所取得的輝煌成績,但法士特卻不滿足于此。前不久,法士特集團董事長李大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法士特不但要把產品賣到國際市場,并且還要在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李大開的言論,表明了法士特向世界品牌進軍的決心。在泰國建廠是法士特走向世界品牌的重要的一步,也是滿足海外市場自然需求的表現。據了解,法士特泰國公司主要生產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6擋、9擋、12擋、16擋雙中間軸系列變速器,是沃爾沃泰國商用車項目的惟一指定供應商。“法士特敢于海外建廠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士特的產品通過了沃爾沃的嚴格審核,是為了切實滿足沃爾沃的產品供應需求,這也表明了法士特得到了國際市 場的認可。”李大開表示,“除了滿足爾沃的產品需求,法士特在泰國建廠還可以輻射東南亞市場。”足夠的市場需求,是海外建廠的盈利保證。除此,2015年底,東盟經濟共同體成立之后,相關的減免稅收等政策也將有助于法士特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仍有不足,海外“擴張”需先理“內務”無論是濰柴還是法士特,乃至眾多輪胎公司,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海外擴張”之路似乎是一帆風順。但對于更多的有“走出去”想法的中國零部件企業來說,還需“謹慎準備”。如同曾經福耀玻璃曲折的海外“擴張”之路,仍需引起大家的重視。“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整體發展依然不夠成熟,很多企業研發能力差,技術基礎不牢固,企業盲目投資海外風險難以估計。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應 先種好自留地,在國內樹立起高端品牌形象、積累豐富的營銷經驗、建立起完善的服務理念后,再實施國際化戰略。”對于汽車零部件企業海外擴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零部件部主任陳元智曾表示。
零部件企業在走向海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海外建廠的方式,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生產方式,以及產品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都 會影響建廠能否取得最終勝利。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零部件企業對外“擴張”首先要管好“內務”,先在國內市場站穩做好,再思謀外。
13329889988
新聞內容
曲線救國 中國零部件企業海外擴張之路
發布時間:2014-12-06 瀏覽次數:2448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