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汽車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很大程度上他們的一舉一動決定了中國汽車工業未來的命運。《汽車商業評論》為您確定他們在當下的坐標。
苗圩:工信部的新希望
2010年12月25日,55歲的苗圩接替65歲的李毅中成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新任部長,是中國最年輕的部長之一。這位老資格汽車人從副部長升為部長被人們視為是對中國汽車工業的利好。
自1982年從合肥工業大學內燃機專業畢業后,苗圩便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歷任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銷售部經理、生產司副司長、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副司長、副總工程師、東風總經理等多個崗位。他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頂著巨大壓力對國有企業東風汽車實施的有史以來最為復雜也最為成功的“大手術”。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出臺汽車限牌政策,對于中國汽車工業特別是自主品牌汽車是一大打擊。苗圩的上任或許能夠在未來對此進行糾偏。他認為用車階段的社會問題,不能依靠“限制汽車發展”的方法而要用創新方法和手段加以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苗圩的上任,必將對此前信奉彎道超車論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產生重要的影響。
他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肯定是一個方向,但目前的問題是“有些人把這個講得過了頭”,他批評一些電動車企業“忽悠”所謂“中國借新能源車彎道超車”論,他提醒我們“在重視發展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對傳統能源汽車的節能降耗。”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工信部和科技部,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徑方面,將產生越來越明顯的角力。
2008年3月11日公布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以來,理應交由工信部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職責仍在其他部委。這造成工信部在履行工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的重大任務時,經常顯得“手段不足”。李毅中說:“改革還沒有完成,決不能半途而廢。”繼任者苗圩也繞不開這道坎。
苗圩是一位頭腦冷靜、想法理性之人,有理由相信他能夠在工信部部長位置上干出一片新天地。2009年夏天,他在位于工信部主樓三層的簡樸辦公室里接受《汽車商業評論》獨家訪談,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著裝簡樸,穿著一雙老式布鞋,不打官腔,沒有一點官架子。